[ 路徑圖 ]


 莫拉克颱風於8月2日下午兩點誕生於恆春東南方海面,氣象局很快地在下午五點發佈了海上颱風警報,此時颱風正以每小時十五公里的速度朝台灣南端推進。晚間十一點,莫拉克有所增強,而受到其北邊大陸華中高壓東移的導引,行進方向亦無太大變化,氣象局便針對恆春半島及台東等地發出陸上颱風警報。
 從深夜到3日上午這段時間,莫拉克仍偏向西北甚至西北西移動,但中午以後其逐漸靠近台灣,地形效應開始影響了其走向。3日14時,颱風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1.3度,東經121.4度,原本預測其中心將可能僅通過恆春半島沿海的莫拉克逐漸轉為偏北北西前進;而莫拉克颱風自形成後所一度分離的高低層環流,如此不佳的結構在其登陸台灣東南部之前已改善、組織到最完整!
 3日下午以後,莫拉克的暴風圈開始接觸到東南部陸地;21時50分,颱風中心由台東大武附近登陸,迎風面地區的風雨在此時達到最強,除離島的蘭嶼曾出現14級的瞬間最大陣風之外,恆春、大武及台東市等地也普遍有10到11級的陣風出現。至於雨勢,颱風登陸後在東南部及南部地區引發局部性的豪雨,並寫下了連續五個小時內,每小時在不同區域降雨量分別突破一百公釐的紀錄。
 4日清晨四點半左右,莫拉克颱風中心由台南將軍出海,行進方向亦由偏北北西轉回偏西北。颱風環流雲系進入台灣海峽後逐漸潰散,下午兩點其中心氣壓回升為995百帕,俟晚間莫拉克從福建廈門附近進入中國大陸後,23時便減弱為一熱帶性低氣壓。
 台灣東部地區在颱風中心出海後雨勢才較為明顯,台東的知本從3日到4日總計降下了653公釐的雨量,為此次颱風襲台各地總雨量之冠。莫拉克颱風對台灣地區所造成的災情並不十分慘重,並且還紓解了南部地區的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