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棠”及“泰利”之後,龍王颱風是本年侵襲並中心登陸台灣的第三個強烈颱風,在台灣氣象史上已是相當罕見的!9月26日上午8時的關島北方海面上,一個醞釀已久的低壓在組織後快速發展而生成為颱風,即為“龍王”。龍王初形成時,位於其北方的太平洋高壓偏弱,未替龍王帶來較明顯的導引氣流,因此使其緩慢地向西北西移動。
龍王的範圍小,但強度發展卻很快,27日8時便增強為中度颱風。28日8時,颱風移到北緯22.3度,東經137.5度,中心氣壓已降至945百帕,此時在日本附近有一低壓槽東移,並使颱風北邊的高壓逐漸分裂為兩個中心,龍王颱風在兩高壓所形成的鞍形場內,移動速度變得更緩慢;然而龍王則因本身環流不大,加以北方的低壓槽線距離遙遠,未受牽引轉北進行。
29日20時,龍王增強為強烈颱風!中心氣壓為925百帕。由衛星雲圖上觀察,能看出龍王的外圍雲簇不多,細小結實的環流之中有一清楚且同樣細小的颱風眼,足見其實力之強勁。颱風北面的兩個高壓亦開始連接,龍王就在高壓南緣穩定的導引下朝西逐步加速進行,期間颱風走向更一度偏往西南西!同一時間,在颱風的結構上開始發展雙颱風眼牆,內外眼牆置換取代的過程中,雲圖上的颱風眼因雲系填塞而消失;10月1日清晨,衛星雲圖中又能夠看到龍王重整後再產生出的偌大颱風眼了。
颱風在琉球南方海面穩定往西移進,氣象局遂於9月30日20時發佈海上警報;10月1日5時更發佈陸上颱風警報。1日8時,龍王颱風移動到了北緯22.5度,東經127.0度,台灣東方海面風浪正快速增強。颱風的環流於1日下午以後開始接觸東部陸地;進入午夜,距離颱風中心最近的花蓮地區風雨明顯出現,東北部山區雨勢則已不斷,東北部、北部及東南部地區的天氣狀況也陸續轉差。
2日5時,龍王颱風中心已經在花蓮豐濱鄉附近的沿岸,由於龍王的強勁對流雲帶幾乎集中於中心附近,花蓮自凌晨起即是狂風暴雨肆虐的景象;花蓮氣象測站更在2日清晨5時12分測得每秒64.9公尺的瞬間最大陣風,創下了當地有氣象觀測資料以來之最大風速紀錄!這段時間花蓮的降雨狀況也十分驚人,新城、壽豐與花蓮市等時雨量都達一百毫米以上!
龍王中心於2日5時15分自花蓮豐濱登陸,越過中央山脈,西北部沿海一帶風勢加強,梧棲吹出了14級的陣風。上午8時其減弱為中度颱風,並於上午10時由濁水溪口出海;西南部山區逐漸降下豪雨,但隨著颱風快速朝西北西移出,加上颱風環流不廣,各地降雨很快便緩和下來。20時,龍王已到達金門東方近海,強度降為輕度颱風;深夜颱風由廈門附近進入中國大陸,氣象局則於3日8時解除了龍王的陸上與海上警報。3日下午2時,其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
龍王為花蓮地區帶來相當強的風勢和雨勢,災情最為嚴重!屋毀、樹倒、停電、漁港船隻翻覆等狀況頻傳,花蓮市容滿目瘡痍。而台灣其他地區則災情輕微、受影響不大。龍王“短小精幹”的快速作風,已讓接連遭強烈颱風蹂躪的花蓮民眾大喊吃不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