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左右,一道鋒面自北邊南下到台灣附近,加上從南海移進的西南氣流雲系,使得台灣身處於一片大低壓帶當中,天氣非常不穩定。這個低壓帶持續停留了一段時間,雲系一路由韓國一帶延伸自南海北部,而位於廣東海面附近開始有低壓系統發展出來。
10日下午以後,此低壓逐漸隨著鋒面的東移而向東進行,逼近台灣西南部。低壓環流不但造成了南部的大雨,入夜以後與微弱東北季風的互動更讓北部及東北部降下驚人的豪雨,並在台北汐止、南港等許多地方釀成水患,雨一直下到次日上午才減緩下來。然而這個低壓從雲圖上看,已經有頗為明顯的螺旋性,且在高雄沿海附近進入陸地。
11日下午,低壓移至台東外海並重新發展;20時,其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由於就在台灣附近,因此中央氣象局便發佈了熱帶性低氣壓特報;23時,熱帶低壓進一步成為輕度颱風,命名為海馬,氣象局也立刻改發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這種颱風一形成其暴風圈就籠罩在台灣上空的情況,算是歷來罕見!
海馬颱風成形後,即向北緩慢進行,颱風中心於12日上午擦過東北角外海。下午以後,台灣東北部與北部地區逐漸脫離暴風範圍,陸上颱風警報於20時解除;13日8時,亦解除了海上警報。海馬颱風很快地在當日中午左右於浙江南部登陸,下午兩點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海馬颱風本身並未替台灣帶來太大損害,反倒是其前身所造成的雨災較為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