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比生成前的幾天,熱帶洋面上擾動頻繁。6月20日,一個低氣壓在雅浦島西北方海面形成;短短12小時之內,此低壓迅速發展成為輕度颱風,即奇比颱風,正以每小時19公里的速度向西北西移動,中心氣壓為998百帕。
21日20時,天氣圖上顯示奇比已行至北緯16度、東經126.1度,強度亦略為增強,持續朝巴士海峽前進,因此中央氣象局遂在22日凌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俟氣象局對台灣中南部及東部發布陸上警報之後,奇比已偏向西北,且速度愈趨加快。
22日20時,颱風已行至恆春南方約160公里的海面上,此時由於台灣上空的副熱帶高氣壓已有東退跡象,因此奇比以更偏北北西的方向進行,而其也增強為中度颱風,時速25公里。翌日8時,奇比開始進入台灣海峽南部,中心距離高雄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台灣中南部、恆春及花東一帶籠罩在其暴風圈之中,風雨持續增強。
23日11時,奇比中心氣壓已降至965百帕,此為其最強的階段,並開始以偏北方向直趨澎湖地區;下午2時,颱風中心從澎湖西方近海通過,澎湖氣象站在14時45分測得了高達16級的瞬間最大陣風,並在14時52分測得11級的平均風。
23日20時,奇比已行至金門西北方海面,中心氣壓回升至970百帕,移動方向也漸轉向北北東,快速地進入中國大陸沿岸;23時,在福建馬尾附近登陸,強度迅速減弱,雲團亦不斷消散。24日14時,奇比在杭州灣口附近出海,中心氣壓更回升為995百帕,以每小時42公里的速度向東北進行;晚8時,已減弱成一熱帶性低氣壓。
奇比颱風為台灣中南部帶來不少雨量,使西南部部分地區海水倒灌,此外尚有零星災情傳出;而澎湖地區則災情慘重,是自民國75年韋恩颱風之後,當地十餘年來所碰過最嚴重風災,造成14人死亡、16人失蹤、124人受傷、兩百多艘船隻翻覆、七棟房屋倒塌,所有損失估計達15億元以上。奇比進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以後,也使得福建一帶飽受風雨摧殘;至於浙江及上海則是因豪雨成災,許多地區出現積水或是河川水位高漲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