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徑圖 ]


 寶發颱風的一生充滿了故事性!在它誕生前不久的北太平洋西部可說熱鬧非凡,同時有三個熱帶擾動發展。其中位於硫磺島東方海面的“瑪莉亞”颱風與在關島東南方近海的“桑美”颱風,兩者皆於8月5日晚上8時形成,此時位在琉球東南方海面上的第三個低壓亦已頗具組織;翌日14時,其正式增強為“寶發”颱風。如此一來,在相當靠近的時間內一口氣產生了三個颱風!而從雲圖上看,更能夠發現三颱風排成一接近正三角形的“三颱鼎立”態勢,三者相互距離都在一千多公里,這三個颱風的環流更都細小而不廣闊!這幅類似的奇景也曾出現在民國74年由“歐黛莎”、“派特”、“魯碧”三颱共構的琉球東方海面上,惟當時三者皆未襲台。
 此外,“桑美”與“寶發”颱風曾於民國89年9月上旬共同出現在西北太平洋上,當時“桑美”颱風挾龐大環流的優勢,迫使琉球附近海面上、強度弱出許多的“寶發”颱風被其拉扯而往西南移動,影響台灣地區。豈料六年後,“寶發”和“桑美”兩者又連袂在台灣東方海面出擊!就在氣象單位認為此次兩颱風會有再次產生類似的互動跡象時,情況上有了不同。
 寶發颱風成形後便向西北西移動,結構雲系時而消時而長。7日8時,颱風中心氣壓漸下降至985百帕,雲圖中觀察可知其環流雖小但結構紮實;而寶發東南東方約一千公里左右的桑美也正快速朝西北西行,兩者強度差距並非太大。由於寶發颱風逐漸逼進台灣東部,中央氣象局在7日晚間8時即針對台灣東部海域及巴士海峽發佈海上颱風警報,且預估寶發將受後方的桑美影響大幅轉向西南緩慢移動。然而之後寶發卻仍偏西進行,氣象局在8日14時發出了東南部地區的陸上警報。
 期間寶發的環流結構一度削弱,靠近台灣東部近海前又重新組織起來;桑美颱風雖然在後緊追不放,但與寶發兩者之間產生的效應並不如預期的大!另外,東海到大陸華中一帶高壓勢力強大,使寶發颱風以偏西而略朝西南西的方向撲往台灣東南部陸地。8日下午以後,東半部及北部地區開始出現雨勢。
 9日2時,寶發的中心位置已抵達北緯22.9度,東經121.7度,及台東東北東方約60公里的海面上;另一方面,桑美颱風移動到了北緯23.0度,東經130.2度,距離台灣東部陸地約900公里左右,氣象局遂發佈桑美颱風的海上警報!這是氣象局有颱風警報紀錄以來,極為罕見地同時發表兩颱風警報的狀況!前次出現此一情形則要追溯到民國86年的“安珀”颱風與“卡絲”颱風了。寶發颱風持續偏西,9日3時20分自台東成功登陸,使得成功地區颳起了14級風;其餘地方的風雨則並不致於造成太大的災害。上午7時20分左右,颱風中心由台南市附近出海。
 9日11時,氣象局解除了寶發的陸上颱風警報,但也同一時間發佈桑美颱風的陸上警報;14時,雖然寶發與桑美還出現在同一張颱風警報單上,不過寶發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因此寶發的颱風警報也宣告解除。南部地區的降雨很快便緩和下來!隨之而來的桑美颱風強度雖強,一度逼近強烈颱風,然而僅環流南緣輕擦過台灣北部,沒有帶來傷害。雙颱夾擊下卻躲過大劫,對台灣來說是值得欣慰的!